全身多關節疼痛,這是中了什么招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-06-18 19:05:34 156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有患者咨詢漢醫師大健康后臺:“我近半個月睡完覺,總是感覺全身關節疼痛難忍,很痛苦,去醫院就診后,說我是反應性關節炎,但什么是反應性關節炎???我都沒聽過?!?br/>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此,今天漢醫師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什么是反應性關節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么是反應性關節炎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性關節炎的臨床特點是不對稱性的關節炎,伴或不伴有典型關節外表現,如結膜炎、皮疹等,發病常出現于消化道或泌尿系統感染之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代醫學認為,本病是繼關節以外病灶感染后出現的關節非化膿性炎癥。從出現關節病變這一臨床階段看,本病與其他關節病變類似,屬于中醫學“痹證”范疇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性關節炎病因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關節周圍韌帶損傷:膝關節韌帶在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,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,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?;颊邥忻鞔_的外傷史,膝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瘀斑、活動受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軟骨損傷: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,當膝關節微屈時,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(例如踢足球運動中,彎小腿轉身踢球的動作),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,隨即關節疼痛、活動受限、走路跛行、關節活動時有彈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關節滑膜炎: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關節滑膜后會產生大量積液,使關節內壓力增高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壓痛,并有摩擦發澀的聲響。比如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,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,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。在被動極度屈曲時,疼痛也會明顯加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自身免疫系統疾病: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牛皮癬,也會侵犯關節出現腫痛,這要靠血液化驗協助診斷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.兒童生長痛:此類患者主要是處于生長期的兒童,男孩多見。疼痛部位常見于膝關節、髖關節等。這種情況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。由于處于生長階段的兒童骨骼生長相對較快,骨膜和局部肌肉生長發育不協調,從而引起不適,出現關節疼痛。也有人認為,這種疼痛是由低毒性感染引起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.外傷性關節痛:由于某種意外或事故,使肩、腕、膝、踝等部位的關節在沒有發生骨折等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外傷(如軟組織損傷、骨折脫位等)而引起關節疼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.化膿性關節炎: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或局部外傷的病史,疼痛的關節可以有腫脹,部位深的也可能不明顯,但都有體溫升高、關節疼痛、不能活動、血象升高等現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.骨性關節炎: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后。關節疼痛早晨較重,白天和夜晚趨輕。關節部位的骨質增生和骨刺摩擦周圍的組織,可引起關節的疼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.骨質疏松癥:老年婦女全身多個關節疼痛,感到特別無力,不能負重行走,若排除其他疾病,可能患了骨質疏松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.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:多發生于20~45歲的女性。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游走性的疼痛(疼痛的位置不確定),疼痛、腫脹、僵硬多發生在手腕部位,并且關節的敏感與腫脹、疼痛同時發生,對稱發?。ㄈ珉p手腕、雙膝蓋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.痛風性關節炎:痛風疼痛常見于拇指及跖趾關節(腳拇指外側),主要是由于食用海鮮和飲酒進而誘發的體內嘌呤代謝障礙。在急性期,患者局部紅腫、疼痛劇烈,難以忍受;在慢性期,患者可有疼痛、關節變形等表現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.勞損引起的疼痛:由于關節部位活動量相對較大,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,進而引起疼痛,常見的有肩周炎、網球肘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.腫瘤引發的疼痛:關節局部出現腫瘤也是造成關節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,多見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老人。如果出現關節腫痛,疼痛感晚間比白天嚴重,服用止痛藥物無效,又沒有合理原因可以解釋,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,排除關節腫瘤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警惕這8大癥狀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一般癥狀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常見的全身癥狀有疲乏、全身不適、肌痛及低熱。少數患者可有中度發熱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關節癥狀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關節受累,其程度輕重不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輕者可僅感關節疼痛,重者則出現明顯的多關節炎,甚至活動受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典型的表現為漸進性加重的非對稱性單關節或少關節炎,以下肢關節受累為常見,如膝、踝和髖關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肩、肘、腕及手足小關節也可受累。出現關節局部紅腫、疼痛、皮溫增高,或伴有皮膚紅斑。足小關節的臘腸趾比較常見。部分患者可出現下腰背及骶髂關節疼痛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肌腱端炎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肌腱端炎是反應性關節炎的常見癥狀之一。表現為肌腱在骨骼附著點局部的疼痛及壓痛。以跟腱、足底肌腱、髕腱附著點及脊柱旁易受累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癥患者可因局部疼痛使活動受限或出現肌肉失用性萎縮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 皮膚黏膜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皮膚黏膜病變在反應性關節炎中比較常見。特征性的表現為手掌及足底的皮膚溢膿性角化癥。這種皮膚損害以及部分患者出現的指甲粗糙、增厚等與銀屑病的皮膚表現相似。主要見于淋球菌感染后反應性關節炎,其他類型的反應性關節炎則很少出現,其原因尚不清楚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節性紅斑僅見于部分患者,以耶爾森菌感染者為主。臨床研究發現,HLA-B27的表達可能與結節性紅斑的發生無關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. 腸道病變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腸道感染為反應性關節炎的誘發因素之一?;颊哂诎l病前數天至數周可有腹瀉史,部分患者在出現關節炎時仍有腸道癥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腸鏡檢查可見腸黏膜充血、糜爛或類似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樣外觀。此期患者的糞便培養多無細菌生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. 泌尿道表現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患者可有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的癥狀,且多發生于關節炎之前。但是,許多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癥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. 眼損害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眼損害在反應性關節炎中較常見,可以是本病的癥狀?;颊呖沙霈F結膜炎、鞏膜炎、角膜炎,甚至角膜潰瘍。此外,可有內眼炎如虹膜炎及虹膜睫狀體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,可表現有畏光、流淚、眼痛、內眼受累等,嚴重者可致視力下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現眼損害的患者應常規行眼科檢查,并予以相應的局部,如可的松滴眼液點眼、散瞳等,以免出現性眼損害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. 內臟受累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性關節炎偶可引起心臟傳導阻滯,主動脈關閉不全,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及滲出性胸膜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有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出現心臟傳導阻滯,并安裝心臟起搏器的個案報道。個別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現蛋白尿及鏡下血尿,但一般無嚴重腎損害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尿、便、咽拭子及生殖道分泌物培養對診斷及鑒定致病菌類型有重要意義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血沉、C-反應蛋白、關節液及自身抗體檢查對反應性關節炎的診斷無特異性,但是,有助于病情評估及與其他關節病的鑒別診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典型病例的診斷無需HLA-B27測定,對于不典型患者,HLA-B27陽性提示反應性關節炎的可能性,但其陰性并不能除外本病的診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步教你如何診斷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)外周關節炎:下肢為主的非對稱性寡關節炎;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)前驅感染的證據: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如果4周前有臨床典型的腹瀉或尿道炎(實驗室檢查陽性有助于診斷,但非必備條件);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如果缺乏感染的臨床證據,則必須有感染的實驗室證據;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)排除引起單或寡關節炎的其他原因,如其他脊柱關節炎、感染性關節炎、萊姆病及鏈球菌反應性關節炎;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)HLA-B27陽性、反應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(如結膜炎、虹膜炎、皮膚、心臟與神經系統病變等)及典型脊柱關節炎的臨床表現(如炎性下腰痛、交替性臀區疼痛、肌腱端炎或虹膜炎)不是反應性關節炎確診必須具備的條件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