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關節炎、膝蓋酸痛和疼痛怎么辦?日常療養的小貼士應牢記在心!
膝關節骨關節炎
膝關節炎多發于中老年人,男女均可發病。在眾多的疼痛科疾病中,膝關節炎讓人措手不及的骨科疾病。當出現了走路疼痛難以負重、上下樓梯疼痛、走路打軟腿,隨天氣變化出現不舒服的現象時,卻不知是患了什么病而感到擔憂?
其發病與膝關節退行性病變、外傷、過度勞累、體重過重、不正確的走路姿勢、長時間下蹲、膝關節受涼受寒等,都可能導致該病癥出現。很多患者經過拍片子檢查,做出臨床診斷后才了解疾病的情況。那么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膝關節炎吧
什么是膝關節骨關節炎? 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又稱老年性關節炎,是中老年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。骨關節炎常發病于負重量大、活動較多的關節,如膝、脊柱、髖、踝、手等關節處。 患者會感覺膝關節酸痛,活動不靈活,上下臺階時疼痛加重;早晨起床或久坐之后,覺得關節僵硬疼痛,稍稍活動才能行走;而站立或行走過久之后,還覺得關節疼痛,需要坐下休息。 患者還會感覺下蹲困難,膝關節伸屈活動的時候,還會聽到“咔嚓、咔嚓”的響聲,活動過度還會讓膝關節腫脹疼痛加劇。 在我國,大約有 1 億人有骨關節問題,但就醫率不足 15%,而且其中有 5% 是因為劇烈疼痛才去就醫的。而在老年人中,骨關節炎發病概率更高,60 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 50%,75 歲以上人群達 80% 以上,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! 為什么骨關節炎愛侵襲老年人? 膝關節骨關節炎 用三個字概括的話,就是“用壞了”。 就說膝關節,人們普普通通地散步,膝關節就在不停地磨損;要是跑步、跳躍,則更要承受巨大的沖擊力。 如果這股沖擊力全都變成“骨頭和骨頭”間的碰撞,那就是“以剛對剛”,力道一分不差地全被吸收了。然而,人體的構造是很奇妙的,膝關節上面覆蓋有軟骨,軟骨是柔軟的,這就避免了“以剛對剛”的尷尬,緩沖了骨頭之間的沖擊力。但是,這樣日積月累的沖擊,再好的保護墊也會磨損;而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,對軟骨的修復能力越來越差。到,軟骨就會越磨越少,關節表面凹凸不平,同時邊緣出現骨性贅生物,骨取代了原本關節里的軟骨,這就成了“骨關節炎”。 經常膝蓋疼痛怎么辦? 膝關節骨關節炎 1.適當鍛煉 有些人認為定期休息可以更好地保護膝蓋,但長期不運動會使肌肉虛弱,關節穩定性變差,并增加各種骨科疾病的發病率。因此,當膝蓋有輕微疼痛時,我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,但盡量選擇對膝蓋損傷較小的運動,如步行。 2.注意休息 雖然膝蓋疼痛時人們應該做一些適當的運動,但他們也應該注意休息,這樣膝蓋可以得到一個緩沖時間,促進磨損部位自我修復。休息時按摩膝蓋,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 3.受傷后及時 因為膝蓋每天鍛煉很多,所以受傷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如果是由膝蓋疼痛引起的,應及時。首先,通過冷敷減輕疼痛和腫脹,然后在72小時后進行熱敷,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緩解疼痛。 4.體重控制 如果你體重太重,膝蓋上的壓力會顯著增加,隨著時間的推移,它會導致各種骨科疾病。因此,當出現膝蓋疼痛癥狀時,你應該注意控制體重。后,膝蓋的負擔會減輕,疼痛自然會減輕。 5.保暖 膝蓋在受到寒冷或潮濕的侵襲后也會感到疼痛。因此膝蓋疼痛患者平時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。夏天,不要直接對著空調或風扇吹。冬天,穿上護膝和厚褲子。 ? 健康知識“劃重點” 關于骨關節炎,一定要早發現早,不太推薦自己用藥,更不應有“不就是關節疼嗎,沒事”這種觀點。 再次,如果膝關節骨關節炎到了后期,就需要手術置換關節。人老了,本來身體各項功能就不好,若再手術,不就雪上加霜了嘛,所以,還是要以日常貼服漢醫師小妙貼作預防為主。 美不過夕陽紅,溫馨又從容。 膝關節是人體、重要的關節。人的行走全靠膝關節支撐,我們需要保護好自己的關節,延緩骨關節炎的發展進程,盡量不讓其發展到晚期。中老年人多了解一些骨關節炎的預防知識,就能遠離骨關節疼痛的困擾,享受舒適幸福的晚年生活。